新聞中心
情系“一帶一路”,縱馬天山南北——世界500強太平洋建設落戶新疆
春節剛過,節日的喜慶氣氛還彌漫在天山南北,在新疆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四平路2288號,剛剛落戶新疆的世界500強企業太平洋建設總部,已進入如火如荼的開工季。在新注冊的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營業執照(副本)上以及太平洋建設的公章上,赫然呈現著漢文和維吾爾文兩種文字。
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嚴昊說,遷址新疆既是適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需求,也契合新疆當前經濟發展實際,更與企業未來命運息息相關。太平洋建設將以歸零的心態再出發,以新疆本土企業的身份,扎根新疆,建設新疆,開啟發展新格局。
是怎樣的因緣際會,讓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與世界500強前100強的太平洋建設走到一起,又將演繹出怎樣的歷史大戲呢?
發展戰略:從建設大西北到落戶新疆
2016年,是太平洋建設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集團進入世界500強第99位,位列中國私營實體企業之首,開辟了中國民營企業入主世界前100強的先河。隨著實力的不斷壯大,企業極速裂變為35個大平臺,152個下屬集團。在發展戰略上,制定了“試水京津渝、進軍云海藏、決戰大西北”的發展格局。
早在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提出,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太平洋建設敏銳意識到,新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來了,作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民營企業龍頭的太平洋建設,擔當責任大顯身手的時機到了。
2016年8月,第十七屆“藍廳論壇”在外交部藍廳舉行,主題為“共商共建共享絲路:機遇與未來”的第五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由此拉開序幕。太平洋建設核心團隊趕赴新疆,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考察調研。從自治區到兵團,從首府烏魯木齊到地州,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座談交流。
在與各級黨政領導會談時,太平洋建設明確表示,愿主動參與新疆建設,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實現貢獻一己之力。
新疆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穩增長目標,仍然需要依靠擴大有效投資,而著力強化基礎設施將有效穩定和提升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2016年9月,在2016第四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合作發展論壇上,太平洋建設同烏魯木齊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間,應新疆烏魯木齊、阿克蘇地區、阿勒泰地區、吐魯番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多地政府邀約,公司核心團隊對新疆進行考察交流。原定三天的行程延長到一周,參加會談20余場次,初步確立了太平洋建設總部遷址新疆的戰略,并陸續有投資建設協議簽署。
之后,嚴昊再次率團赴新疆考察對接,確立了總部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經濟三大戰略定位,并著手遷址具體部署。
憑借世界500強的超強實力和執行力,太平洋建設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順利完成稅務、工商清算、資質轉移等相關手續,于2016年底注冊落戶新疆,完成了挺進大西北的重大戰略轉移,成為第一家總部設在新疆的世界500強企業。
嚴昊表示,太平洋建設將在三大戰略定位的基礎上,加快實施建設援疆、產業援疆、教育援疆,為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做出積極貢獻。針對教育援疆,嚴昊明確表態,今年起,已創立6年的“華佗論箭個性獎學金”將在新疆所有地州(市)推開,而且“資金需要多少給多少”。
目前太平洋建設已相繼與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阿克蘇等地以及兵團簽訂總量3000多億元的投資建設合作協議。其中與昌吉州、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分別達成了1000億元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阿克蘇地區達成了500億元的協議。
2月12日,太平洋建設召開了新疆市場戰略會議,要求旗下大平臺在4月1日前均要有項目落地開工。同時強調,這是集團年底考核的硬性指標,完不成一票否決。
嚴昊強調,遷址新疆是企業成立20年來最大的戰略,也是最大的機遇,企業將堅定本土化發展戰略,懷匠心、踐匠行、做匠人,以“智慧、良心;吃苦、吃虧”的理念,堅守“不惜成本,成就資本;只要金杯,鑄就口碑”的標準,以服務新疆經濟發展為目標,努力在“一帶一路”建設大格局中主動作為、多作貢獻。
發展軌跡:從BT引領到PPP完善
太平洋建設始建于1995年,是一家以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為核心產業,擁有國家公路、市政、水利、建筑、園林綠化等多個總承包及若干專業承包一級資質,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專項甲級資質的私營企業。
時間回溯到1992年,太平洋建設的前身淮安引江建筑公司到南京闖天下。此時南京繞城公路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沒有人肯把機會給這個鄉鎮來的小企業。往返奔波11趟,終于拿到了3個小涵洞項目。但這個29.4萬元的小項目,當時已經是第五包。盡管如此,公司還是接下了這個項目。
項目原定工期6個月,但公司下了死命令,必須提前完工,而且必須保證質量一流!70天后,公司以一絲不茍的施工質量,完成了180天的工程體量。在萬家燈火的除夕夜晚,駕著手扶拖拉機離開南京,趕回蘇北老家。
第二年春天,3個小涵洞項目以無可挑剔的質量,全優通過驗收。優異的工程質量一直傳到南京市分管高速公路建設的副市長兼指揮長那里。經過調查,這個項目是引江建筑公司虧本做下來的,虧了整整8萬元。
不惜成本、成就資本,只要金杯、鑄就口碑。在之后的工程招標中,繞城公路指揮部通過總承包商——江蘇省交通工程總公司,將5000萬元的配套項目,指令性交給引江建筑公司,由此成就了引江的第一桶金860萬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從南京市到江蘇省,從1個項目到10個項目、100個項目,引江建筑遍地開花,工程項目應接不暇。1995年,引江建筑公司華麗轉身,太平洋建設應運而生,注冊資金已經達到1億元,成為闖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一匹黑馬。
這個“虧5萬不如虧8萬”的故事,被哈佛商學院選為經典案例,并被李嘉誠寫進《我一生的理念》一書。央視新聞聯播將這一案例概括為:今天的誠信,明天的市場,后天的利潤。
1996年,剛建地級市的宿遷百業待興,當務之急是建一條主干道。但當時的市政府剛剛組建,市級財政為零。政府領導找到太平洋建設,希望能墊資給修一條路。在政府拿不出一分錢啟動資金的情況下,這個造價5000萬元的工程項目由這家民營企業墊資上馬。責任與風險集于一身,太平洋建設站在時代的風口,打響了宿遷城市建設的開山戰役,并由此成為中國式BT的拓荒者。
所謂BT,即Build—Transfer,意為“建設——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
先有一條路,后有一座城。隨著這條洪澤湖路的建成通車,城市建設所需各種建筑材料和重型機械,源源不斷地從這里輸入,一座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
20年彈指一揮,歷經不間斷的超負荷運行,如今這條路依然完好如初,沒有一條裂縫、一道疤痕,也沒有進行過一次維修,被譽為工匠精神打造的良心工程。
宿遷一役之后,太平洋建設把BT模式復制到全國,成就了今天國家推廣的PPP模式,洪澤湖路也由此成為“中國PPP第一單”。
從BT引領到PPP完善,太平洋建設相繼參與1000多個城市3000多個園區的投資建設,先后參加了滬寧、滬珠、京滬、京港、連霍等高速公路,以及江陰長江大橋、南京地鐵、太湖整治、蘭州新區、蘭州新城、大理海東新城、滇中產業聚集區、貴安新區、肇慶新區、海南美安科技新城等多項國家、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遍布全國各地。
短短20年,太平洋建設從一個鄉鎮小企業成長為世界500強前100強企業。或許正是“智慧、良心,吃苦、吃虧”的企業理念,成就了今天的太平洋建設。
發展態勢:從扶貧攻堅到“一帶一路”
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太平洋建設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搶抓新機遇,直面新挑戰,以社會責任再引行業之先,迎接基礎設施建設新浪潮。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太平洋建設率先以PPP模式投入“十三五”扶貧攻堅戰,加大了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力度。攜手地方政府,把政府部門的社會責任、協調能力與民營企業的民間資金、管理效率結合到一起,建立政府與企業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贏得共贏”的共同體關系。
為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太平洋建設帶著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帶著資本、資源和智慧,帶著由他們率先實踐的PPP模式上路,從松風水月的四川涼山,到巢湖之濱的安徽合肥,從武陵明珠的湖南湘西,到風花雪月的云南大理,邀請國家級權威專家一起,舉辦脫貧攻堅PPP論壇,同當地政府共同探討精準脫貧攻堅戰下,PPP模式在貧困地區的機遇和挑戰,引領貧困地區智慧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并相繼與云南楚雄、四川涼山、湖南湘西、云南大理等貧困地區開展了扶貧建設投資合作,成功開辟了“楚雄模式”“涼山模式”“湘西模式”“大理模式”,所簽投資建設訂單超3000億元,大批項目落地在建。
在這一批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中,太平洋建設秉承“零掛靠、零分包、零爛尾”原則,創新投融資機制,抓住一個要點——脫貧攻堅,抓住一個合作模式——PPP,從而實現了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的有機結合、有效統一。在不少貧困地區,太平洋建設不要地方政府資金撬動,全部由企業先期投入,并在運營中最大限度地讓利于民,把PPP做成了精準扶貧的事業。
在湖南湘西古丈縣,太平洋建設堅持建設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三管齊下,收到良好社會效益。具體做法是,在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做好建設扶貧的同時,以世界500強的實力和品牌,開發古丈茶葉品牌,全部收購古丈茶,就地加工包裝,重點銷往太平洋建設這一超大內部市場,做到茶農得實惠、政府得稅收、企業得利潤。在對口頒發華佗論箭個性獎學金的同時,還鄭重承諾,考上大學的古丈學子,凡是經濟上有困難的,全部由旗下企業資助,假期到企業實習,將來可以到企業就業,實現教育扶貧。
為踐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太平洋建設逐步走出國門,先后與蒙古、智利、加納、希臘、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奧地利等國簽約。2015年,太平洋建設核心團隊考察希臘、阿爾巴尼亞、馬其頓、葡萄牙、黑山、保加利亞、奧地利等中東歐國家。同年,嚴昊相繼受邀赴英國出席國際高端論壇和商務活動,考察歐洲市場,并與全球頂級政商領袖會談交流,受到廣泛關注。2015年11月,太平洋建設與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簽署總價值30億歐元的項目,高規格、大規模、深層次進軍歐洲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進入“16+1合作”的“藍色走廊”。
在國內,太平洋建設率先挺進布局新疆。嚴昊坦言,未來招商引資必將從“大招商”走向“招大商”。“營改增”稅制改革后,效益越好的企業財政貢獻越大。太平洋建設緊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世界500強拉動效應,在總部落戶新疆的同時,將陸續在新疆各地、市、州設置太平洋建設下屬集團總部,助力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實現。
自治區黨委明確2017年全區經濟工作總體要求,提出緊緊抓住基礎設施建設這個龍頭和“牛鼻子”,充分發揮投資驅動對全區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帶動作用;確定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達到1.5萬億元的目標任務;同時強調,讓社會資本成為建設資金籌措主體。
嚴昊表示,對新疆未來真正的慷慨,是把所有給予現在。作為新疆的企業,做好基建責無旁貸,降低成本理所應當。太平洋建設將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質量、最低的成本、最少的矛盾、最高的效率投入到新疆基礎設施建設中去。他深情表示,進了新疆門、就是新疆人,要說新疆話、做新疆事、盡新疆責,把好事做得更好,把麻煩事也做得盡善盡美,與地方政府和人民,風風雨雨,不離不棄,一路相隨!